厂商新闻

蛋白基因组又一新作!Cancer cell:首次揭秘中国转移性结直肠癌分子表达特征


蛋白组 代谢组 多组学 中科新生命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xmorient

结直肠癌(CRC)发病率高居全球第四,每年近90万人死亡,其中转移性CRC占绝大多数。先前研究表明,衰老、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会加剧患者CRC风险,且基于多组学的分子亚型与预后密切相关。以往研究集中在非亚洲人群中的非转移CRC,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人群的CRC治疗。为此,亟待对我国 CRC队列进行分析,帮助实现适合我国的CRC个性化治疗。

今年9月,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吴家睿、曾嵘及海军医科大学张卫教授在《Cancer cell》在线发表“Integrated Omics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文章,该研究系统性分析了146例中国转移性CRC患者的基因组学、DIA蛋白组学和DIA磷酸化蛋白组学特征,为CRC的预后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路线

xmorient

研究材料

中国CRC队列:146例患者的480个临床组织—原发灶和转移灶(T)、近端癌旁(P)和远端正常组织(N)、远处肝转移组织(LM)外周血细胞(BC);其中76例早期-非转移CRC;70例为转移性CRC

研究方法

基因组学(全外显子测序、DNA甲基化芯片)、DIA蛋白组学、DIA磷酸化蛋白组学

研究结果

基因组学揭示我国CRC突变特征

首先,作者对146例CRC患者组织样本进行基因组学检测,通过与TCGA数据库的分析比对得到CRCs突变图谱。结果显示,APC、TP53和KRAS是最常见的癌症相关突变。

xmorient

图1 CRCs突变图谱

接着,作者对我国CRC队列(CCRC)、TCGA CRC和MSK CRC三个数据集的人群进行比较,发现三个队列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且CCRC中CRC的发病率及转移性CRC(mCRC)的比例最高。

xmorient

图2 不同队列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进一步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西方队列人群,对三个队列患者的基因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CCRC中APC、TP53、BRAF和PTEN突变频率皆低于西方队列。

xmorient

图3 主要突变基因的不同队列间比较

最后,作者对CCRC队列中非mCRC和mCRC患者基因组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与非mCRC相比,mCRC患者原发肿瘤中:1)整体突变负担降低;2)SMAD4和XIRP2基因突变频率升高;3)结肠癌和乳腺癌转移特征基因SBS1基因贡献率明显高于非mCRC患者;4)多克隆结构增加。

xmorient

图4 转移与非转移结肠癌基因突变特征比较

蛋白组学揭示CCRC独特分子亚型

作者对146名CCRC患者原发肿瘤和远端正常组织进行DIA蛋白组学分析,通过共识聚类将其分成三个亚型(CC):CCI集中在RNA加工和DNA错配修复(MMR);CC2集中在细胞外基质-受体整合、粘着斑和免疫相关途径;CC3集中在DNA复制和代谢途径激活。进一步比较三个亚型临床特征,发现三种亚型具有不同的无复发生存率,CC3整体CRC患者及CC3中mCRC患者较CC1/2患者预后差,表明亚型是独立预后因素。

xmorient

图5共识聚类法CCRC队列蛋白层面的分子分型

然而,在现有蛋白分型中,三种亚型中的mCRC和非mCRC均未显示出明显区分。为此,作者对CRC患者的原发肿瘤和远端正常组织进行DIA磷酸化蛋白组学分析,从中发现1487个差异磷酸化位点。进一步通过共识聚类,将其分成6个亚型(SC1、3、5富含mCRC;SC2、4、6富含非mCRC患者)。有趣的是,磷酸化蛋白组学数据将每种蛋白亚型中非mCRC与mCRC进行分离。

xmorient

图6 CCRC队列磷酸化层面的分子分型

组学联合揭示mCRC独特分子特征

首先,作者比较了mCRC患者原发瘤和转移瘤的基因组学特征。结果显示,mCRC患者原发肿瘤和转移灶中观察到高度一致的基因突变谱,且与以往研究和西方CRC患者数据无明显差异。提示转移瘤来自原发肿瘤或同一祖先克隆。

xmorient

图7 mCRC(转移性CRC型)原发肿瘤和转移瘤的基因组比较分析

接着,作者比较了原发肿瘤和转移瘤的蛋白差异情况。结果显示,转移瘤有更高的上调蛋白,这些差异蛋白可将原发瘤和转移瘤明显区分:1)上调蛋白主要集中在ECM-受体互作、药物代谢、细胞粘附和紧密连接相关;2)下调蛋白集中在代谢途径、脂肪酸降解、TCA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中。

1603788389853896.png

1603788391915695.png

图8 mCRC(转移性CRC型)原发肿瘤和转移瘤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此外,作者选取42名mCRC患者四种组织类型(N、P、T、LM)的蛋白组学和磷酸化蛋白组学数据,对其磷酸化位点丰度和蛋白质丰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所有相关性成双峰分布,且明显向正值偏移。为进一步寻找三种CC亚型间显著共调控的磷酸化位点-蛋白关系,作者利用ANOVA鉴定出954种磷酸化-蛋白对,在三种CC亚型中存在显著差异(CC2表现出明显的负向调控、CC1和3表现出更多的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954个磷酸化-蛋白对将可分为三类:CC1neg、CC2neg和CC3neg。

1603788392129950.png

图9 mCRC(转移性CRC型)不同亚型磷酸化调控差异

磷酸化蛋白组学分析揭示mCRC潜在药物靶标

考虑到蛋白激酶已被开发成癌症治疗的可行性靶标,作者对每种CC亚型的mCRC原发和转移组织中差异丰富的磷酸化位点推断出激酶活性。通过进行激酶-底物富集分析,作者发现不同的CC亚型富含不同激酶,且同一CC中原发和转移组织对同一激酶表现出不同活性。

接着,作者分析了42对配对的mCRC N -T或N-LM 组织中响应的磷酸底物丰度,结合蛋白组学数据,共发现251对激酶-磷酸底物,并通过相关性为每种CC亚型的原发和转移肿瘤构建激酶-底物网络。结果显示:1)每种亚型中,原发灶和转移灶间的激酶-底物网络存在明显差异;2)亚型内原发/转移灶激酶-底物网络差异大于亚型间原发性肿瘤差异。

1603788392157229.png

图10  磷酸化蛋白组学潜在药物靶点分析

为进一步探索mCRC患者药物反应潜力,作者对31种miniPDX模型中的三种激酶抑制剂(阿法替尼、吉非替尼和雷戈非尼)进行药理测试,其中包括9对原发性转移肿瘤和13种原发肿瘤。我们通过肿瘤生长抑制来评估不同药物效果,并确定同一人的原发灶和转移灶对同一药物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此外,作者建立了基于1696个边缘强度特征的弹性回归模型,用于预测药物反应,证实激酶-磷酸底物网络在预测mCRC患者药物敏感性方面具有强大潜力。

1603788393825209.png

图11   动物模型实验评价抑制剂

研究小结

本研究系统性分析了中国队列的转移性CRC中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体分析,证实:1)国人(亚洲人)CRC患者基因突变与西方人种不尽相同;2)蛋白组学有助于对CRC患者原发病灶进行分类,并具有预后预测价值;3)磷酸化蛋白组学数据有助于进一步区分转移和非转移患者,这是单纯蛋白组学数据所无法完成的;4)激酶-底物网络有助于筛选潜在药物靶点;5)即使同一患者,原发灶和转移灶对同一药物表现在不同的药物敏感性。综上,该研究为国人CRC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为其临床预后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中科新生命提供基于基因组学、DIA蛋白质组学、DIA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手段的肿瘤大队列蛋白基因组分析解决方案,欢迎垂询。

xmorient

xmorient

1603788394233481.png




使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在手机上查看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