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电子显微纳米分析仪器部
400-6699-117转1000
热门搜索:
分析测试百科网 > 布鲁克纳米表面 > 微信文章 > 3月12号布鲁克纳米表面仪器部网络直播研讨会

3月12号布鲁克纳米表面仪器部网络直播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1-03-09 10:16:32 来源:布鲁克纳米表面仪器
3月12号布鲁克纳米表面仪器部网络讲座
日期                 网络课堂主讲

10:00

满足每个人表面形貌测量需要的布鲁克白光干涉光学轮廓仪

黄鹤  博士

11:00

原子力显微镜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

郭鑫 博士
14:00超分辨红外光谱学与纳米检测王鑫 博士

15:00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新技术在二维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李勇君         博士

3月16号  

10:00

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纳米尺度红外成像的最新进展Markus B. Raschke




        讲座报名




布鲁克资深应用经理

黄鹤博士现任布鲁克公司纳米表面仪器部中国区应用经理。他服务于工艺设备和测量仪器行业近20年,尤其在半导体、数据存储和材料表面工程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经验,是一名材料学博士。黄鹤博士在西安交通大学对减摩耐磨镀层材料如碳膜、氮化钛、钛铝氮等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测试评定开展研究,在香港理工大学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对立方氮化硼(CBN)和类金刚石(DLC)等超硬薄膜开展研究。

布鲁克资深应用科学家

郭鑫博士,2018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期间致力于DNA纳米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具有近10年AFM使用经验。

2018年加入布鲁克纳米表面仪器部售后部门任高级应用及系统工程师。

布鲁克资深应用科学家

王鑫博士, 售前应用科学家Pre-sales Application Scientist。201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物理专业,理学博士

研究课题:单分子力谱技术在力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8年加入Bruker公司,任售前应用科学家,具有7年AFM使用经验。

布鲁克资深应用科学家

李勇君博士,布鲁克纳米表面仪器部资深应用科学家。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药物与细胞相互作用,以及细胞表面糖、蛋白质的分子识别成像研究;具有14年的AFM及NanoIR成像和光谱相关技术及应用经验

Markus B. Raschke

教授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Markus是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物理系、化学系和JILA的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发展新的纳米尺度非线性和超快光谱技术,用于成像和控制纳米尺度相关物质。他于2000年获得德国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和技术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柏林马克斯伯恩研究所(Max Born Institute)任职研,2010年进入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Markus发表了200多篇文章,是OSA、APS和AAAS的研究员。

讲座一:满足每个人表面形貌测量需要的布鲁克白光干涉光学轮廓仪


当人们需要进行表面三维形貌测量时,非接触的光学测量以其不破坏被测表面、测试速度较快和操作较方便而被广泛使用。其中,以获取三维数据原理区分,白光干涉技术因其优异的垂直分辨率、视场大小/横向分辨可方便调整、可测样品类型广泛和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量而著称。布鲁克有近四十年的白光干涉领域创新和积累,通过诸如白绿双色光源、特定应用的干涉物镜等专有的硬件设计、最新一代自适应测量算法、高级全自动测量与缝合功能等,满足了全球不同行业和不同应用快速、准确和高重复性的测量要求。

2020年底,最新一代桌面型ContourX发布,其创新点主要包括:通用型自适应扫描算法(Universal Scanning Interferometry)自动确定最佳测量参数以获得最佳计量结果, 全新改进的自动对焦功能帮助客户轻松聚焦样品表面,全新简明友好的用户操作软件VisionXpress界面,具有1200x1000数据阵列的5MP相机实现更低噪音,更大视野和更高横向分辨率等。本报告将向您展示这一创新型桌面型白光干涉仪在镀膜表面、精密加工、材料开发、MEMS传感器、光学、半导体、摩擦学研究等各领域的典型应用。

讲座二:原子力显微镜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


癌症的早期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癌症患者治愈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原子力显微镜显微镜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技术,可以在不进行荧光标记或者化学修饰的情况下得到细胞或者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形貌、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识别癌症细胞、特征分子等。虽然现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现在还存在测试速度慢、数据处理麻烦等问题,但是随着快速扫描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原子力显微镜一定能癌症早期诊断与预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讲座三:超分辨红外光谱学与纳米检测


红外光谱技术一直是检测领域的重要手段,是成分分析的重要工具。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显微红外光谱技术等技术的拓展使获取微量样品或样品微区的红外光谱特性成为可能。然而,受限于阿贝衍射定律,光谱的空间分辨率一般无法超越十几个微米,更精细的成分研究变得困难。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红外光谱技术(AFM-IR)可以很好的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实现了10 nm空间分辨率下的红外光谱采集或吸收成像获取,对纳米级颗粒也可以很好的获取其成分信息,在检测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本次报告讲重点介绍AFM-IR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检测应用。

讲座四: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新技术在二维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近日,转角石墨烯中超导、超晶格、拓扑绝缘、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新物理特性的发现再次掀起了以石墨烯为代表的同素异构体二维材料、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和氧化物等化合物二维材料的研究热潮。这类二维材料大多在力学、电学、光学和热学等性能方面具有与块材截然不同的物理特性,从而在电子、光电子、催化、能源等领域具有诸多新奇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由于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以及丰富的扩展功能和测量模块,在二维材料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期我们分别为大家介绍了AFM在二维材料形貌测量、力学、电学性质等研究领域的应用。本次网络讲座我们将继续为大家介绍基于AFM的新技术(AFM+: s-SNOM, AFM-IR/nanoFTIR, TERS, sMIMs等)及其在二维材料纳米光学、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纳米光谱、电学等研究领域的应用。

讲座五: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纳米尺度红外成像的最新进展


纳米尺度上的分子相互作用产生了分子电子学、有机发光二极管、光伏效应或生物化学过程等。而缺陷、无序或纳米尺度的相分离会影响许多分子材料的性能。然而,传统的显微镜技术缺乏化学灵敏度、无法提供所需的纳米尺度空间分辨率,或者对低能量尺度的电子和分子相互作用敏感,这使得目前对材料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缺乏有效的研究工具。纳米红外光谱和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所需研究分子系统的结构、耦合和动力学信息。             

在本次网络研讨会上,科罗拉多大学的Markus Raschke教授将讨论超宽带同步辐射光源和新型超快红外激光器用于纳米空间分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成像的最新进展。选择特定的振动共振模式作为分子本征标记进行探测,在以下方面提供了极其灵敏的研究手段:单层分子、聚合物和分子电子学材料中的纳米级分子相、标度分子有序和耦合的振动激子形成、液态/原位生物成像,以及第一次揭示钙钛矿光伏材料中极化子形成的超高时空分辨的超快影像。进一步扩展到强耦合体系区,我们证明了振动相干的控制,可以为从量子光化学到单振动量子纳米腔光力学提供新的方法途径。


扫码关注

布鲁克纳米表面仪器部

服务热线

400-890-5666

BNS.China@bruker.com


移动版: 资讯 直播 仪器谱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